最近,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京设立财险公司——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据知情的人偷偷表示,小米集团将通过旗下天星数科对这家财险公司做持股,是重要股东。由此,小米也拿到了一块财险牌照。而在这背后,小米在保险行业已经有不少布局。
据悉,北京法巴天星财险的股东包括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以及小米旗下的天星数科。
其中,法国巴黎保险集团是法国巴黎银行集团的子公司,在30个国家开展储蓄和保障业务,是债权人保障保险市场领导者。截止2023年,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在全球拥有500个分销合作伙伴,毛保费303亿欧元,税前净利润14亿欧元。
另一家股东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源自于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是大众汽车公司的一个部门,主体业务领域包括经销商和客户融资、租赁、银行和保险业务、车队管理和移动出行服务。在保险方面,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提供统的部分和全险机动车责任险、差额保险、保修保险以及融资或租赁分期付款保险等。
事实上,在合作进入国内之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和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合作早慢慢的开始。自2001年以来,两家公司一直在合作,并于2017年将合作范围扩大到16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和拉丁美洲。
2022年,大众金融服务公司与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子公司Icare SA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企业,专门从事机动车的延长保修和维护,旨在为欧洲商业车队服务。
除了新的合资公司外,两家公司还宣布续签全球合作协议,为16个国家提供保险解决方案。或许这也是此次两家公司合作在国内设立财险的源头。
据官网介绍,天星数科是小米集团旗下数字科技服务平台,前身为小米数科和小米金融,可追溯至2018年,当时小米在招股书中招股书中披露了将金融业务整合组建小米金融集团的计划。
天星数科提供汽车金融服务、产业金融服务以及个人金融服务服务。其中,汽车金融服务是小米汽车的官方服务,包括线上和线下服务,涵盖维保服务、远程故障诊断、维修养护等。
也就是说,小米通过参与设立公司,申请了一张财险牌照。对于小米来说,有怎样的考量呢?
结合小米SU7的上市,此次小米成立财险公司首先的一个考虑是解决新能源车保险难的问题。2024年3月,小米推出首款量产车SU7。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对SU7本身的讨论,更有新能源车的属性带来的保险难和保费贵的讨论。而对于新能源车的保障,尽管目前鲜少发生传统保险公司拒保的事件,但新能源车保费昂贵慢慢的变成了车主面临的难题。也因此,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也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都布局了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此次小米入局财险,顺应了新能源车企进军保险的大趋势,反映的是解决车主保险难的努力。
再者,从天星数科以及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和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的经营事物的规模来看,小米布局财险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实现汽车金融服务与财险业务互补。天星数科的汽车金融服务涵盖了车辆维护和保修,这类服务天然和保险服务互补,构成了汽车维护-保修-保险价值链。天星数科、法国巴黎保险集团以及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分别通过提供服务和承保能力,完善了这条价值链。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汽车业务之外,小米已经建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涵盖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和智能家居,其中智能家居的产品可分为智能安防、智能家装、智能生活、智能照明四大类型。这一些产品生态的布局和完善,为小米做家财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大量的客户积累、生态布局完善以及数据积累。
小米通过各类设备,积累了大量客户,有望降低保险的获客成本。线上销售平台的客户数量积累、线下实体门店的全面布局,提供了天然的保险流量。其次,小米的生态布局完善,深入到家庭的各类场景,由此衍生出的场景类保险和各场景的智能设备保险在契合原本生态的同时,也提升了附加值。此外,智能硬件可以积累大量、全面的数据,小米通过智能设备连接,具备了积累数据的条件,而这些能够适用于保险中的风险评估、优化,以此来实现家居保险产品保障范围及解决办法的个性化。
可以说,除了车险以外,小米的产业链为这家新财险公司在家财险、电子设备相关保险等业务上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入股财险公司是小米在保险行业的新动作。实际上,小米早就开始在保险领域有所动作,除了控股北京厚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拿下保险经纪牌照,还投资了深蓝保、大鱼科技等保险科技类企业,已经落地的保险布局远比很多人所认为的要更远、更深。
据介绍,北京厚积保险经纪公司于2005年4月29日成立于北京,注册资本金人民币5000万元,致力于为众多购买的人提供安全便捷的互联网投保体验。
2016年,小米集团通过旗下的四川银米科技收购北京宏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小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后于2021年再次更名为北京厚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通过这一过程,小米顺利获得一张保险经纪牌照。
据官网介绍,自成立以来,厚积保险经纪公司已在网络上运营6年,累计用户达1,000万,保险产品多达200多种,合作的一些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太平、亚太财险、中国人寿、泰康在线、众安保险以及中国人保等。
其他信息数据显示,厚积保险经纪公司提供小米综合意外险、小米老人意外险、米宝保少儿意外险、米医保百万医疗险、小米防癌医疗险、小米家财险、银行卡安全险等经典产品。
通过官网和微信小程序,不难发现,目前的保障类型有小米官方的电子设备保障服务MiCare、小米家财险以及结合产品发售的一些保障服务等;精选保障跳转至泰康在线的页面,显示的一些产品有百万医疗险、防癌险、住院险等。
MiCare:MiCare是一项全方位的手机保障服务,根据保障范围可大致分为三类:尊享保护、意外保护、延长保修。尊享保护是针对小米手机高端机型的全面保障MiCare无忧版,包含2年多次碎屏保(含后置摄像头、后盖)和1年延保权益;意外保护是针对小米手机的意外损坏进行保障,包括意外保和碎屏保两款产品;延长保修是针对小米手机性能故障进行延长一年的保修。该服务支持的机型广泛,从Xiaomi14系列到RedmiK60系列,均可覆盖。
家财险:小米家财险共有三个版本,分别为基础版、优选版和豪华版,保费35元起,保障房屋及其室内附属设施、室内装潢、室内财产、盗抢责任、水箱和水暖管破裂、门窗锁恶意破坏保险以及家用电器安全保险。
房屋及其室内附属设施包括固定装置的水暖、气暖、卫生、供水、管道煤气及供电设备、厨房配套的设备;室内财产包括安装在房屋外的空调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室外设备和文体娱乐用品、衣物和床上用品;以及家具及其他生活用具。盗抢责任涵盖室内装潢、家用电器和文体娱乐用品、衣物和床上用品、家具及其他生活用具、现金、首饰、电脑(含便携式)、摄像机、照相机以及手机;水箱和水暖管破裂涵盖因高压、碰撞、严寒、高温造成邻居或室内的自来水管、暖气管道(含暖气片)、下水管道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室内外管道爆裂。
厚积保险经纪公司中的另一类特色服务是以小米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发售以及特定时间节点为契机,赠送MiCare保障的部分权益或者其他相关保障和维修服务。例如,赠送保障服务的产品发售包括Redmi Note 14 Pro、Xiaomi MIX Fold 4、MIX Flip、Redmi K70至尊版等等,时间节点包括开学季、暑期以及国庆等节日。
结合产品的保障服务:举例来说,伴随Redmi Note 14 Pro系列的正式发布,小米赠送价值595元品质保障,包括进水保、碎屏保、电池盖保、电池保和只换不修服务。一年内,因意外进水导致的故障,可享受一次免费维修服务;一年内,因意外导致屏幕破裂/碎裂,可享一次免费更换屏幕服务;一年内,因意外导致电池盖破裂/碎裂,可享一次免费更换电池盖服务;五年内,因电池健康度低于80%或性能故障,可享免费更换电池服务;一年内,因硬件产生性能故障,可享一次免费换机服务。
此外,小米还结合指定款耳机型号,推出了耳机丢失无忧服务,保障时间为2年,购买此服务,用户可享受一次单只耳机指导价的五折优惠购买原装单只耳机服务。
2024年3月28日,车车科技宣布与厚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扩大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此次合作,车车科技将为遍布北京、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广大车主提供全面而高效的车险服务解决方案。这一服务解决方案不仅覆盖了各类车险需求,还最大限度地考虑了车主的实际操作体验,力求为他们带来更方便快捷、快速的保险交易流程。
目前来看,虽然上架的险种不少,但厚积保险经纪的业务其实是围绕小米的主业展开,是小米主业的一项补充服务。而随着小米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相信小米在车险方面会有更大的野心。
在保险经纪业务之外,小米围绕保险的布局还有投资科技创企、在国外布局保险等。
2019年12月22日,小米科技的投资实体之一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投资产品测评机构深蓝保。2021年5月,小米投资了保险科技公司大鱼科技的数亿元B轮融资。
大鱼科技成立于2015年,围绕全域保险服务,科技赋能场景端、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保险代理人、个人及家庭用户五大方向,旗下拥有场景险定制平台“海保”,MGA 服务管理平台“晶算师”、长期险决策购买平台“心橙保”、中介公司核心业务 SaaS 系统“晶算云”等。
2020年,小米将触角伸到国外,于9月参投印尼初创公司PasarPolis的5400万美元B轮融资。
PasarPolis创立于2015年,目标是让从未购买过保险的人购买保险,比如覆盖那些无法购买保险的“微型保单”。该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通过APP销售其大部分产品。PasarPolis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运营,在印度尼西亚通过Shopee提供小工具和碎屏保险,在泰国提供数字电子保险,在越南提供小工具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并计划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保险市场。
2021年8月,小米在海外市场进一步推进保险布局,宣布在印度提供涵盖保险、支付和贷款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当然,这些动作或还在验证,例如对保险科技创企的投资,但有些则不了了之,例如在印度市场的保险布局。
互联网公司布局保险已经成了一种常态。除了小米,腾讯、京东、阿里等都在保险领域有自己的部署。
2016年,腾讯成为水滴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之一。2017年,腾讯创建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持股57.8%,获得一张保险代理牌照。同年,腾讯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斩获和泰人寿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2018年,腾讯与英杰华、高瓴达成协议,共同打造一家专注数字服务的香港保险公司;2019年,腾讯全资收购国银经纪;2020年,腾讯控股的香港公司FuSure Reinsurance获得香港一般再保险业务牌照,持有85.01%的股权。2022年,腾讯作为新股东,出资约2.8亿元参与增资三星财险,持股票比例32%,成为仅次于三星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至此,腾讯的保险版图涵盖包括三星财险在内的产险、包括和泰人寿和英杰华人寿在内的寿险以及以腾讯微保为代表的保险代理业务。
这里要着重关注三星财险,腾讯不仅贡献了资本,同时也输送了人才。2022年9月,“腾讯系”任汇川担任三星财险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2023年5月,任汇川担任三星财险董事长。
那三星财险财务表现如何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三星财险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04亿元、8.99亿元和11.02亿元,2022和2023分别同比增长-0.55%和22.58%;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7086万元、8745.3万元和2593.14万元,2022和2023分别净利润同比增长23.42%和-70.35%。能够正常的看到,虽然保费有所增长,但三星财险的净利润方面表现不稳定。以2023年的保费收入为基础,三星财险的车险保费占比为30%左右,非车保费占比达到70%。
2015年,作为第六大业务板块,保险并入京东金融体系,由此京东正式迈入保险业。同年,京东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京东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7月,京东作为新股东入股安联财险,出资4.8亿元,持股30%,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后企业名称获批变更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2022年,京东集团重新整合旗下保险业务,京东保险代理、京东保险经纪与京东安联整合到一起,覆盖产险、寿险、健康险等主要保险业务领域。
2023年12月,京东集团推出全新保险经纪品牌“京东保”,为广大购买的人挑选超高的性价比且覆盖生活全场景的保险产品,同时持续为京东商家提供经营全链路风险保障服务。截至2023年12月,京东保年度服务客户数量近3亿,服务商家数超过70万。
数据显示,2018-2022年,京东安联保险业务收入分别是12.41亿元、25.29亿元、37.66亿元、49.30亿元、52.57亿元,2019-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103.79%、48.91%、30.91%和6.63%。能够正常的看到,在京东入股后,保险业务收入迎来了较大提升,以责任险为代表的电商互联网保险功不可没,正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京东安联的责任险原保费收入从2018年的3.69亿元升至8.07亿元,从第二大险种上升为第一大险种。2020年和2021年,责任险保费分别是10.75亿元、12.82亿元,保持主力地位。此外,以退货运费险为主的其他险也逐渐占据了主力险种地位。
2017-2022年,京东安联净利润分别为2710.02万元、3272.77万元、452.77万元、3855.84万元、264.11万元、-1703.89万元。2023年,保险业务收入56.92亿元,净利润0.30亿元。除了2022年小幅亏损,其他年份均盈利。然而,京东安联财险仍然面临较大的承保压力。2023年,京东安联财险综合成本率103.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保费快速扩张,盈利压力却比较大,这是京东安联财险当前的问题所在。
阿里巴巴在保险上的布局非常全面。2013年,阿里巴巴参与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2015年底,蚂蚁金服成立了保险事业部。2016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太平、太平人寿等企业,一起成立阿里健康保险公司,从事互联网健康保险相关业务,但据信息数据显示,该公司没获得监管批复。2016年7月,阿里通过蚂蚁金服,控股国泰产险,持股票比例达到51%。2017年,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天弘基金与其他发起会员发起设立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正式开业。
在中介业务上,2016年,蚂蚁金服100%持股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得保险代理业务资质;2023年7月,阿里集团旗下公司收购英硕岛保险经纪有限公司;2024年7月,阿里旗下飞猪平台收购浙江鼎宏保险代理100%的股份。
阿里参与的保险公司业绩表现如何呢?以国泰产险为例,阿里入股后,国泰产险的保险业务收入逐年增长,2017年保费较2016年翻一倍,2018年同比增长2倍,2020年达到60亿元。2021-2023年,国泰产险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8.86亿元、53.8亿元和67.29亿元。2024上半年,保费同比增长56.17%至46.29亿元。
与此同时,国泰产险的净利润也有所改善。2017年、2018年亏损逐年收窄,2019年开始盈利。2020-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0.62亿元、1.11亿元、0.96亿元及0.22亿元。2024上半年,净利润由盈转亏,当期亏损0.58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阿里为控股的公司带来了数字化基因和资源。以国泰产险为例,该公司致力于推进“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通过应用AI,实现了面向用户全流程智能化的服务,包括营销、投保、理赔、客服,同时也实现了内部关键领域的智能化,包括产品创新、风控、精算、财务等等。业务合作方面,据披露,国泰产险的第一大合作保险中介机构就是蚂蚁保。截至10月17日,国泰财险有293款产品在蚂蚁保销售,占比超8成。
再以信美相互为例,自成立以来,信美相互就坚定“数字化+相互制”,实现投保、保全、理赔、续期等保单服务全线%以上会员可实现全线年,信美先后自研推出“智能化战略动态”、“人力数字化看板和绩效管理系统”,上线“智能化监管处罚资讯周报”等。
总结来看,这些互联网巨头在保险上的布局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包括和外资合作以及侧重于财险。
腾讯与英杰华的合作以及入股三星财险,蚂蚁金服入股国泰财险,京东入股京东安联财险,滴滴入主现代财险,此次小米与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和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共同设立财险公司……这些案例能够准确的看出,互联网巨头在入股或设立保险公司时,很多都采用了与外资合作的形式。对于网络公司来说,这样的合作确保了股东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从而为其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同时也借助了外资在业务模式、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再者,除了信美相互之外,互联网大公司在内地参与的都是财险公司。造成这一特点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财险业务与互联网大公司产业链的契合。财险产品的相对简单、保障期限短等,产品形态、交易难度和互联网渠道具有一定的适配性;再者,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场景往往更适合发展财险业务,如高度依赖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费险、退货险等等。
这些互联网大公司本身业务庞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张产业链,和保险业务的协同还有很大空间,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但话说回来,并非所有互联网大公司的保险布局都很顺利,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例如,百度执着于布局保险近十年,从2015年与安联保险、高瓴资本合资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百安保险却无疾而终,到近日度小满保险经纪公司换帅,可谓一波三折。
此次小米参与设立财险公司,开启了财险业的一个节点,同时也开启了小米集团的一个节点。后续小米的这一财险公司怎么样发展,是如阿里、京东等公司一样,为控股的保险公司带来发展机遇,还是像百度一样,在保险上总是迟一步,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